VMware vsphere开发文档14-16章阅读笔记
-task后缀的函数创建的task,有异步、非阻塞的特点。vSphere server同时创建Task、TaskEvent两个对象,taskevent对象中的taskinfo是task的一个快照,创建之后就不再改变。如果需要实时信息,使用Task.info.eventChainId
若要取消一个task,则调用my_conn.cancelTask(taskMoRef);
并且只能取消cancelable被设置为true的task
Task
TaskEvent
TaskInfo populates the info property taskinfo对象填充info对象
state TaskInfoState "running" "success"
In addition to success, queued, and running, an operation can enter an error state, which
your code must handle.
Set the setSkip method to true to indicate that you没读懂
donʹt want to include the container in the results.
traversal spec to select the list of tasks in the view.waitForUpdatesEx to retrieve both properties for a task
view是什么意思?view在阅读过程中多次出现。
四种不同类型的对象,在与服务器的连接、与操作数据的过程中,各司其责。
// -- ManagedObjectReference for the ServiceInstance on the Server
// -- VimService for access to the vSphere Web service
// -- VimPortType for access to methods
// -- ServiceContent for access to managed object services
ctxt.put(BindingProvider.SESSION_MAINTAIN_PROPERTY, true);这一段代码给我的感觉好像是持久化连接。
The client API will include the Serverʹs HTTP cookie in its requests to maintain the session. If
you do not set this to true, the Server will start a new session with each request.
ScheduledTaskInfo对象包含的信息包括
Information includes the task’s progress, state, previous and next
runtimes, and other details contained in the ScheduledTaskInfo data object.
If you specify a container object as the entity for the scheduled action, the schedule applies to all entities
that are direct descendents of the container.(儿子可以,孙子不行) You can set a ScheduledTask at the Folder, Datacenter, or
VirtualApp level and have the scheduled action apply to all ent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Folder,
Datacenter, or VirtualApp.
If you specify a node object in the inventory, such as a virtual machine, the action applies only to the
virtual machine.
根节点,应用到所有叶子节点。
若指定叶子节点,则只应用到该叶子节点。
激活时间,默认为提交给服务器的时间
activeTime is the time at which the action should occur. If you leave this property unset, it defaults to
the time when that specification for the scheduled task was submitted to the server.
expireTime is the time after which the scheduled action should not occur. By default, this property is
unset, so the scheduled task does not expire.
过期、默认永不过期
设置在vCenter Server启动之后自动运行。AfterStartupTaskScheduler
设置在指定日期指定时间自动运行一次。 OnceTaskScheduler
是下面三种类型的基本类型。 RecurrentTaskScheduler
每个小时自动运行,可设置时间间隔。HourlyTaskScheduler
每天或者 指定的日期运行(可设置时间点)DailyTaskScheduler
每周或者每周的某一天自动运行(可设置时间点)WeeklyTaskScheduler
设置每个月的某一天的某个时间点自动运行。MonthlyByDayTaskScheduler
设置每个月的某一周的某个时间点自动运行。MonthlyByWeekdayTaskScheduler
注意点:
Schedule a task to run daily at 9:30 am (EST).
dts.setMinute(30);
dts.setHour(14);
==================================================
Schedule a task to run every Tuesday and Sunday at 30 minutes past midnight.(UTC) values
三种方法取消任务:
1、RemoveScheduledTask取消当前的任务
2、ReconfigureScheduledTask用新的任务参数属性替代旧的
3、若要取消一个连锁任务,必须用PropertyCollector来装载Tasks的实例,并调用CancelTask方法。
提供了TaskHistoryCollector数据结构(继承自HistoryCollector)来记录任务历史,最多可以存储1000个(默认值,可修改)。该数据结构的生命周期是整个session连接期,在session断开之间,调用DestroyCollector方法来删除该数据结构(来避免异常或者内存泄漏)。
可以有目的的记录想要的任务,忽视不想要的记录。
===========================================================================================================
alarm(警报)
我们可以创建alarm,并且指明触发条件以及被触发之后的动作。alarm也会产生一个Event,该Event可以通过EventHistoryCollector来检索。
For example, an Alarm can send an alert email message when CPU usage on a specific virtual machine exceeds 99% for more than 30 minutes。
这个例子很有意思,它说明了我们可以监控到的粒度可以小到什么程度。
alarm通过AlarmManager.CreateAlarm来创建,在AlarmSpec.expression 中指定alarm触发的条件,在AlarmSpec.action中指明alarm会触发的操作。
当expression为真时,该alarm被触发。if(。。。)
actionFrequency属性:Number of seconds that the Alarm remains in the state required to initiate the
specified action.alarm保持在需要引发指定操作的秒数。(这个属性有点奇怪,难度不是条件为True就触发,难道是条件为True,并且还有保持一定的时间才会触发?)
setting属性:setting属性具有两个子属性:
reportingFrequency:激活任意两个alarm之间的间隔。当设置为0时,则表示没有间隔。
toleranceRange:可接受的间隔。当表达式MetricAlarmExpression的值在这个范围内时,都是可接受的。大意应该是可以被视作True。
AlarmExpression具有五类子类型:
StateAlarmExpression:被某类操作触发:例如虚拟机的开机
MetricAlarmExpression:被资源利用率的使用情况触发:例如cpu的使用率超过60%
EventAlarmExpression:没看懂(Triggered by power on or power off events of primary or secondary virtual machines in a fault‐tolerant cluster.)
EventAlarmComparsion:也没看懂(Specifies the property of the Event that should trigger the alarm and the operator to use as the basis for comparison.)
AndAlarmExpression & OrAlarmExpression:用于组合上面的表达式。
alarmState-》ManagedEntity-》ManagedEntityStatus:
有几种颜色:
gray The status is unknown.
green The entity is OK.
red The entity definitely has a problem.
yellow The entity might have a problem.
其中,红色和黄色,在设置alarm的时候必须设置
其中,绿色代表entity没有问题被检测到,但并不代表entity没有问题。
通过AlarmSpec指明触发的动作:
通过设置action属性,再赋值给AlarmAction数据对象。
AlarmTriggeringAction子对象,可以通过transitionSpecs属性来设置alarm的起始和终止状态。
GroupAlarmAction子对象,本质是AlarmAction的数组。只有条件满足,数组中的所有alarm都被激活。
系统对alarm有三种应答方式:
1、激活一个动作(函数),创建一个MethodAction对象。
2、执行一个vCenter Server上的脚本,通过创建RunScriptAction对象,并指明脚本路径。
3、发送一封电子邮件(应该不会用到。。。)
MethodAction对象有如下属性:
name:name of operation Clone_VM
argument:指定需要的参数。取决于被绑定给alarm的动作,这个属性可能用不着。
删除或者废除alarm
删除:Alarm的RemoveAlarm函数
废除:AlarmManager的EnableAlarmActions函数
===========================================================================================================
event(事件)
创建虚拟机、克隆虚拟机、按照增强工具诸如此类的操作都会产生一个或者多个Event。
Event对象的持久化性取决于系统的性质:
在单独的ESXi机器中,Event是非持久的,但只要不断电,就不会丢失。
在被vCenter管理的机器中,Event是持久的,Event会被ESXi发送给vCenter,然后被vCenter存储在数据库中。
Event主要通过EventManager来进行操作。
EventManager拥有一个latestEvent对象,顾名思义,存储最近的一次Event。
当显示在控制台的时候,Event的信息是非格式化的,如果要格式化Event信息,必须使用fullFormattedMessage属性。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方法,但比较繁琐,而且我暂时没看出什么必要。
HistoryCollector所有这些继承自HistoryCollector的数据结构,都可以通过用户输入的参数(通过EventFilterSpec筛选器)来进行筛选。例如:只取某台虚拟机在某个时间段产生的Event
===========================================================================================================
性能监控:
实时数据:Server每20秒收集一次、每小时维护一次(维护什么意思?)
历史数据:历史数据将被汇总,PerformanceManager中定义了汇总的时间周期间隔,
Performance data每过20s才会收集一次。所有被搜集来的数据,用Counter这个数据结构还存储。若要获取这些数据也是通过Counter。
意义不明:“*” – An asterisk directs the vSphere Server to return all instances plus rollup data.
This is not supported for some disk‐related counters.
““ – A string of length zero directs the vSphere Server to return only aggregated
instance data or rollup type data.
ESXi Servers内部自定义的收集时间间隔是20s,而且这个间隔不能被人工修改。
但vCenter Servers,在一个限定的范围内,我们可以修改这个间隔。
PerformanceManager提供了获取系统性能各个层面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PerfInterval在vsphere上面可以被修改,但esxi不可以。
collection level是被赋值给performance interval的1到4之间的数字,collection level与PerfCounterInfo.level相关联。大意似乎是Server通过collection level来对不同的Counter进行数据聚合。
QueryAvailablePerfMetric函数,返回一个PerfMetricId,该对象指明对于特定的实体(虚拟机、主机)哪些Counter是可用的。
QueryPerfCounter函数,对于指明的id,返回PerfCounterInfo
要想查询performance数据,必须指明如下信息:
想要查询的实体(虚拟机、主机。。。。。。)、Counter、interval、起止时间段、输出数据格式(用格式化字符串指定)。
输出数据格式有两种:一种默认的;一种用逗号分割的字符串。csv
如果想用默认格式输出,则必须将PerfEntityMetricBase类型强制转换为PerfEntityMetric类型。
类似的,如果想用csv格式输出,则必须将PerfEntityMetricBase类型强制转换为PerfEntityMetricCSV类型。
group‐name.counter‐name.ROLLUP‐TYPE, for example mem.granted.AVERAGE
The rollup type must be
coded in uppercase letters to match the character case of the rollup type in the performance counter
metadata (PerfCounterInfo.rollupType).See the vSphere API Reference for tables of available counters.
Specify an asterisk (*) for the PerfMetricId.instance property. The asterisk is the system‐defined
instance specification for combined instance and rollup retrieval.
当要处理大批量的数据时:
1、使用CSV格式输出,并且建议通常在一次QueryPerf函数调用中指明10-50个实体。
2、查询数据的速度,不要超过他们刷新的速度(系统默认的最快刷新速度是20s,所以你懂的)
20‐second :每20s收集一次数据,每小时维护(maintain)一次数据。
startTime/endTime – Specify time values within the last 30 minutes of the current time.貌似只能查询半小时内的数据。
For example, if the
vCenter Server performance interval is set to level one, and your query specification
requests only performance counters that specify level four, the QueryPerf method will not
return any data.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获取接近实时的summary数据,vsphere维护了一个叫”quick stats“的数据对象,可以获取关于主机、虚拟机、资源池的信息。
PerfCounterInfo数据对象拥有 的属性:
groupInfo:该Counter所属组别的信息、例如:disk、cpu、memory
key:一个唯一标识counter的整型数,也就是Counter ID,该id不是静态的。
level:从1到4的数字,指明数据被counter所搜集的级别。默认级别都为1
1 -CPU 在该时间间隔内的使用情况(百分比)
2 -CPU 在该时间间隔内的使用情况(百分比)
3 -CPU 在该时间间隔内的使用情况(百分比)
4 -CPU 在该时间间隔内的使用情况(百分比)
5 -该时间间隔内的 CPU 使用情况 (以兆赫兹为单位)
6 -该时间间隔内的 CPU 使用情况 (以兆赫兹为单位)
7 -该时间间隔内的 CPU 使用情况 (以兆赫兹为单位)
8 -该时间间隔内的 CPU 使用情况 (以兆赫兹为单位)
9 -虚拟机预留的总 CPU 容量
10 -用于虚拟机中每个虚拟 CPU 上的系统进程的时间
11 -CPU 处于等待状况的总时间
12 -虚拟机已准备就绪,但无法调度以在物理 CPU 上运行所用的时间百分比
13 -CPU 处于闲置状况的总时间
14 -CPU 总体使用情况
15 -物理 CPU 内核的容量 (以 MHz 为单位)
16 -由 ESX 调度程序分配给虚拟机和资源池的 CPU 资源
17 -该时间间隔内的 CPU 使用情况 (以 MHz 为单位)
18 -如果不存在 CPU 争用或 CPU 限制,该主机上的虚拟机将使用的 CPU 资源量
19 -该主机上的虚拟机由于争取访问物理 CPU 而无法运行的时间百分比
20 -已置备到实体的物理内核数
21 -主机上运行的虚拟处理器数
22 -虚拟机已准备好运行但由于同步调度限制而无法运行的时间
23 -内存使用情况,表示为占总的配置或可用内存的百分比
24 -内存使用情况,表示为占总的配置或可用内存的百分比
25 -内存使用情况,表示为占总的配置或可用内存的百分比
26 -内存使用情况,表示为占总的配置或可用内存的百分比
27 -供主机中已打开电源的虚拟机和 vSphere 服务使用的内存预留总量
28 -主机物理内存量或为虚拟机或主机映射的物理内存量
29 -主机物理内存量或为虚拟机或主机映射的物理内存量
30 -主机物理内存量或为虚拟机或主机映射的物理内存量
31 -主机物理内存量或为虚拟机或主机映射的物理内存量
32 -由 VMkernel 基于最近涉及的内存页估计的正在使用的内存量
33 -由 VMkernel 基于最近涉及的内存页估计的正在使用的内存量
34 -由 VMkernel 基于最近涉及的内存页估计的正在使用的内存量
35 -由 VMkernel 基于最近涉及的内存页估计的正在使用的内存量
36 -与其他虚拟机 (相对于主机上某一虚拟机或者所有已打开电源的虚拟机) 共享的客户机物理内存量
37 -与其他虚拟机 (相对于主机上某一虚拟机或者所有已打开电源的虚拟机) 共享的客户机物理内存量
38 -与其他虚拟机 (相对于主机上某一虚拟机或者所有已打开电源的虚拟机) 共享的客户机物理内存量
39 -与其他虚拟机 (相对于主机上某一虚拟机或者所有已打开电源的虚拟机) 共享的客户机物理内存量
40 -仅包含 0 的内存
41 -仅包含 0 的内存
42 -仅包含 0 的内存
43 -仅包含 0 的内存
44 -未预留的内存量
45 -未预留的内存量
46 -未预留的内存量
47 -未预留的内存量
48 -交换操作占用的内存量
49 -交换操作占用的内存量
50 -交换操作占用的内存量
51 -交换操作占用的内存量
52 -交换操作未预留的内存量
53 -交换操作未预留的内存量
54 -交换操作未预留的内存量
55 -交换操作未预留的内存量
56 -由主机中所有已打开电源的虚拟机和 vSphere 服务共享的计算机内存量
57 -由主机中所有已打开电源的虚拟机和 vSphere 服务共享的计算机内存量
58 -由主机中所有已打开电源的虚拟机和 vSphere 服务共享的计算机内存量
59 -由主机中所有已打开电源的虚拟机和 vSphere 服务共享的计算机内存量
60 -专用于 VMkernel 主要堆和相关数据的 VMkernel 虚拟地址空间
61 -专用于 VMkernel 主要堆和相关数据的 VMkernel 虚拟地址空间
62 -专用于 VMkernel 主要堆和相关数据的 VMkernel 虚拟地址空间
63 -专用于 VMkernel 主要堆和相关数据的 VMkernel 虚拟地址空间
64 -VMkernel 主要堆中的可用地址空间
65 -VMkernel 主要堆中的可用地址空间
66 -VMkernel 主要堆中的可用地址空间
67 -VMkernel 主要堆中的可用地址空间
68 -主机中表示可用内存百分比的四个阈值级别之一。该计数器值用于确定内存回收的交换和虚拟增长行为。
69 -由 VMkernel 换出到虚拟机交换文件的当前客户机物理内存量
70 -由 VMkernel 换出到虚拟机交换文件的当前客户机物理内存量
71 -由 VMkernel 换出到虚拟机交换文件的当前客户机物理内存量
72 -由 VMkernel 换出到虚拟机交换文件的当前客户机物理内存量
73 -用于虚拟机交换文件的目标大小
74 -用于虚拟机交换文件的目标大小
75 -用于虚拟机交换文件的目标大小
76 -用于虚拟机交换文件的目标大小
77 -swapIn
78 -swapIn
79 -swapIn
80 -swapIn
81 -swapOut
82 -swapOut
83 -swapOut
84 -swapOut
85 -在该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从磁盘换入活动内存的速率
86 -在当前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从活动内存换到磁盘的速率
87 -为服务控制台换出的内存量
88 -为服务控制台换入的内存量
89 -由虚拟机内存控制驱动程序(vmmemctl)分配的内存量,该驱动程序随 VMware Tools 一起安装
90 -由虚拟机内存控制驱动程序(vmmemctl)分配的内存量,该驱动程序随 VMware Tools 一起安装
91 -由虚拟机内存控制驱动程序(vmmemctl)分配的内存量,该驱动程序随 VMware Tools 一起安装
92 -由虚拟机内存控制驱动程序(vmmemctl)分配的内存量,该驱动程序随 VMware Tools 一起安装
93 -由 VMkernal 为虚拟机内存虚拟增长大小设置的目标值
94 -由 VMkernal 为虚拟机内存虚拟增长大小设置的目标值
95 -由 VMkernal 为虚拟机内存虚拟增长大小设置的目标值
96 -由 VMkernal 为虚拟机内存虚拟增长大小设置的目标值
97 -虚拟机、主机或群集消耗的主机物理内存量
98 -虚拟机、主机或群集消耗的主机物理内存量
99 -虚拟机、主机或群集消耗的主机物理内存量
100 -虚拟机、主机或群集消耗的主机物理内存量
101 -虚拟化基础架构运行虚拟机所消耗的主机物理内存 (KB)
102 -虚拟化基础架构运行虚拟机所消耗的主机物理内存 (KB)
103 -虚拟化基础架构运行虚拟机所消耗的主机物理内存 (KB)
104 -虚拟化基础架构运行虚拟机所消耗的主机物理内存 (KB)
105 -由 ESX/ESXi 缩减的客户机物理内存量
106 -虚拟机的内存缩减速率
107 -虚拟机的内存扩充速率
108 -为虚拟机配置的客户机物理内存总量
109 -虚拟机可以使用的主机物理内存量,这由 ESX 调度程序确定
110 -可供该主机上的虚拟机使用的主机物理内存量
111 -正在使用的主机物理内存量
112 -虚拟机等待访问已交换的、已缩减的或已虚拟增长的内存的时间百分比
113 -vm
114 -vmOvrhd
115 -vmkOvrhd
116 -userworld
117 -vm
118 -vmOvhd
119 -vmkOvrhd
120 -userworld
121 -由于使用 VMkernel、userworld 或虚拟机内存而预留的内存百分比
122 -该主机上虚拟机消耗的主机物理内存量
123 -该主机上 userworld 消耗的主机物理内存量
124 -汇总的磁盘 I/O 速度。对于主机,此衡量指标包括收集时间间隔内在主机上运行的所有虚拟机的速度。
125 -汇总的磁盘 I/O 速度。对于主机,此衡量指标包括收集时间间隔内在主机上运行的所有虚拟机的速度。
126 -汇总的磁盘 I/O 速度。对于主机,此衡量指标包括收集时间间隔内在主机上运行的所有虚拟机的速度。
127 -汇总的磁盘 I/O 速度。对于主机,此衡量指标包括收集时间间隔内在主机上运行的所有虚拟机的速度。
128 -收集时间间隔内的磁盘读取次数
129 -收集时间间隔内的磁盘写入次数
130 -在收集时间间隔内每秒钟从磁盘读取的平均千字节数
131 -在收集时间间隔内每秒钟写入磁盘的平均千字节数
132 -收集时间间隔内,处理由客户机操作系统向虚拟机发出的 SCSI 命令所耗费的平均时间量
133 -主机使用的所有磁盘中的最长滞后时间值
134 -收集时间间隔内中止的 SCSI 命令数
135 -收集时间间隔内发出的 SCSI 总线重置命令数
136 -收集时间间隔内每秒钟磁盘平均读取次数
137 -收集时间间隔内每秒钟磁盘平均写入次数
138 -汇总的磁盘 I/O 速度
139 -完成 I/O 操作所耗费的平均时间量
140 -收集时间间隔内 LUN 的 SCSI 预留冲突数
141 -收集时间间隔内,以总命令数的百分比表示 LUN 的 SCSI 预留冲突数
142 -该时间间隔内的网络利用率 (传输和接收总速度)
143 -该时间间隔内的网络利用率 (传输和接收总速度)
144 -该时间间隔内的网络利用率 (传输和接收总速度)
145 -该时间间隔内的网络利用率 (传输和接收总速度)
146 -该时间间隔内收到的数据包数
147 -该时间间隔内传输的数据包数
148 -该时间间隔内的数据平均接收速度
149 -该时间间隔内的数据平均传输速度
150 -已置备的 pNic I/O 吞吐量
151 -可用 pNic I/O 吞吐量
152 -平均虚拟网卡 I/O 速度
153 -虚拟网卡数据包计数减少
154 -每秒接收和传输数据包的平均速度
155 -上一次系统启动后经过的总时间(以秒为单位)
156 -每个虚拟机在该时间间隔内发出的检测信号数
157 -当前电源使用情况
158 -电源的最大允许使用量
159 -自上次统计信息重置之后使用的总能量
160 -以电源的最大允许使用量的百分比表示当前电源使用情况
161 -收集时间间隔内存储适配器每秒钟平均发出命令数
162 -收集时间间隔内存储适配器每秒钟平均发出的读取命令数
163 -收集时间间隔内存储适配器每秒钟平均发出的写入命令数
164 -存储适配器读取数据的速度
165 -存储适配器写入数据的速度
166 -存储适配器读取所花费的平均时间
167 -存储适配器写入所花费的平均时间
168 -主机使用的所有存储适配器中的最长滞后时间值
169 -完成 I/O 操作所耗费的平均时间量
170 -已发出但尚未完成的 I/O 百分比
171 -收集时间间隔内平均每秒钟向虚拟磁盘发出的读取命令数
172 -收集时间间隔内平均每秒钟向虚拟磁盘发出的写入命令数
173 -从虚拟磁盘读取数据的速度
174 -将数据写入虚拟磁盘的速度
175 -从虚拟磁盘读取所花费的平均时间
176 -写入虚拟磁盘所花费的平均时间
177 -完成 I/O 操作所耗费的平均时间量
178 -收集时间间隔内平均每秒钟向数据存储发出的读取命令数
179 -收集时间间隔内平均每秒钟向数据存储发出的写入命令数
180 -从数据存储读取数据的速度
181 -将数据写入数据存储的速度
182 -从数据存储读取所花费的平均时间
183 -写入数据存储所花费的平均时间
184 -主机使用的所有数据存储中的最长滞后时间值
185 -Storage I/O Control 汇总 IOPS
186 -Storage I/O Control 大小标准化 I/O 滞后时间
187 -usage
188 -contention
189 -busResets
190 -commandsAborted
191 -Storage I/O Control 主动控制数据存储滞后时间的时间百分比
192 -完成 I/O 操作所耗费的平均时间量
193 -主机使用的所有存储路径中的最长滞后时间值
194 -虚拟磁盘 I/O 速度
195 -中止虚拟磁盘的操作次数
196 -对虚拟磁盘执行重置操作的次数
197 -已发出但尚未完成的 I/O 数
198 -当前等待发出的 I/O 数
199 -在给定时间内可以未完成的最大 I/O 数
200 -收集时间间隔内,VMkernel 队列中每条 SCSI 命令所消耗的平均时间量
201 -存储适配器 I/O 速度
202 -收集时间间隔内发出的 SCSI 总线重置命令数
203 -收集时间间隔内中止的 SCSI 命令数
204 -存储路径 I/O 速度
205 -虚拟机的平均 pNic I/O 速度
206 -NFS 的平均 pNic I/O 速度
207 -vMotion 的平均 pNic I/O 速度
208 -FT 的平均 pNic I/O 速度
209 -iSCSI 的平均 pNic I/O 速度
210 -HBR 的平均 pNic I/O 速度
211 -当前电源的最大允许使用量
212 -当前电源使用情况
213 -根据群集总容量和资源层次结构上的资源配置分配给虚拟机或资源池的 CPU 资源量
214 -VMkernel 调度程序根据当前估计需求以及为主机或群集中的所有虚拟机和资源池设置的预留、限制和份额策略计算的内存分配
215 -分布式 CPU 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216 -群集中所有主机的可用内存资源总量
217 -此 VDS 的已传输数据包速率
218 -此 VDS 的已传输多播数据包速率
219 -此 vDS 的已传输广播数据包速率
220 -此 vDS 的已接收数据包速率
221 -此 VDS 的已接收多播数据包速率
222 -此 VDS 的已接收广播数据包速率
223 -此 VDS 丢弃的已传输数据包计数
224 -此 VDS 丢弃的已接收数据包计数
225 -此分布式端口的已传输数据包速率
226 -此分布式端口的已传输多播数据包速率
227 -此分布式端口的已传输广播数据包速率
228 -此分布式端口的已接收数据包速率
229 -此分布式端口的已接收多播数据包速率
230 -此分布式端口的已接收广播数据包速率
231 -此分布式端口丢弃的已传输数据包计数
232 -此分布式端口丢弃的已接收数据包计数
233 -此 LAG 的已传输数据包速率
234 -此 LAG 的已传输多播数据包速率
235 -此 LAG 的已传输广播数据包速率
236 -此 LAG 的已接收数据包速率
237 -此 LAG 的已接收多播数据包速率
238 -此 LAG 的已接收广播数据包速率
239 -此 LAG 丢弃的已传输数据包计数
240 -此 LAG 丢弃的已接收数据包计数
241 -此网络的已传输数据包速率
242 -此网络的已传输非单播数据包速率
243 -此网络的已传输跨路由器数据包速率
244 -此网络丢弃的已传输数据包计数
245 -此网络的已接收数据包速率
246 -此网络丢弃的、存在目标 IP 错误的已接收数据包计数
247 -此网络丢弃的已接收数据包计数
248 -此网络中找不到匹配映射条目的已传输数据包计数
249 -此网络中无法在转换阶段获取新映射条目的已传输数据包计数
250 -此网络中无法在此学习阶段获取新映射条目的已传输数据包计数
251 -此网络中具有匹配 ARP 条目的已传输数据包计数
252 -此网络中匹配 ARP 条目已标记为未知的已传输数据包计数
253 -此网络中无法在转换阶段获取新 ARP 条目的已传输数据包计数
254 -此网络中已将 ARP 请求发送至队列的已传输数据包计数
255 -此网络中已过期的 ARP 查询计数
256 -虚拟机电源打开操作次数
257 -虚拟机电源关闭操作次数
258 -虚拟机挂起操作次数
259 -虚拟机重置操作次数
260 -虚拟机客户机重新引导操作次数
261 -虚拟机客户机待机操作次数
262 -虚拟机客户机关闭操作次数
263 -虚拟机创建操作次数
264 -虚拟机删除操作次数
265 -虚拟机注册操作次数
266 -虚拟机取消注册操作次数
267 -虚拟机重新配置操作次数
268 -虚拟机克隆操作次数
269 -虚拟机模板部署操作次数
270 -已关闭电源或已挂起虚拟机的主机更改操作次数
271 -已关闭电源和已挂起的虚拟机的数据存储更改操作次数
272 -已关闭电源和已挂起的虚拟机的主机和数据存储更改操作次数
273 -vMotion 迁移次数(已打开电源虚拟机的主机更改操作次数)
274 -Storage vMotion 迁移次数(已打开电源虚拟机的数据存储更改操作次数)
275 -群集中所有主机的可用 CPU 资源总量
276 -群集中所有主机的计算机内存总量,该内存可用作虚拟机内存和开销内存
277 -群集中所有主机的 CPU 资源总量
278 -群集中所有主机的主机物理内存总量,该内存可用作虚拟机内存 (供客户机操作系统使用的物理内存) 和虚拟机开销内存
279 -可允许的 vSphere HA 故障次数
280 -虚拟机或数据存储实际使用的空间量
281 -留出供数据存储或虚拟机使用的存储量
282 -数据存储的配置大小
283 -仅与虚拟机关联的空间量
284 -由于增量磁盘备份造成的虚拟机或数据存储的存储开销
285 -provisioned
286 -usage
287 -contention
288 -vCenter Server 中激活操作的滞后时间
289 -vCenter Server 中激活操作的滞后时间
290 -vCenter Server 中激活操作的滞后时间
291 -vCenter Server 中激活操作的次数
292 -vCenter Server 中激活操作的次数
293 -vCenter Server 中激活操作的次数
294 -运行 vCenter Server 的系统上每秒上下文切换次数
295 -运行 vCenter Server 的系统上处理器队列的长度
296 -运行 vCenter Server 的系统上磁盘队列的长度
297 -运行 vCenter Server 的系统上每秒从磁盘读取的字节数
298 -运行 vCenter Server 的系统上每秒的磁盘读取次数
299 -运行 vCenter Server 的系统上每秒写入磁盘的字节数
300 -运行 vCenter Server 的系统上每秒的磁盘写入次数
301 -vCenter Server 中主机同步操作的滞后时间
302 -vCenter Server 中主机同步操作的滞后时间
303 -vCenter Server 中主机同步操作的滞后时间
304 -vCenter Server 中主机同步操作的次数
305 -vCenter Server 中主机同步操作的次数
306 -vCenter Server 中主机同步操作的次数
307 -vCenter Server 清单统计信息
308 -vCenter Server 清单统计信息
309 -vCenter Server 清单统计信息
310 -vCenter Server 锁定统计信息
311 -vCenter Server 锁定统计信息
312 -vCenter Server 锁定统计信息
313 -vCenter Server LRO 统计信息
314 -vCenter Server LRO 统计信息
315 -vCenter Server LRO 统计信息
316 -其他统计
317 -其他统计
318 -其他统计
319 -vCenter Server 中受管对象引用计数
320 -vCenter Server 中受管对象引用计数
321 -vCenter Server 中受管对象引用计数
322 -运行 vCenter Server 的系统上每秒发送和接收数据包总数
323 -运行 vCenter Server 的系统上每秒接收的数据包总数
324 -运行 vCenter Server 的系统上每秒发送的数据包总数
325 -运行 vCenter Server 的系统上网络队列的长度
326 -运行 vCenter Server 的系统上每秒接收和发送的网络字节总数
327 -运行 vCenter Server 的系统上使用的系统 CPU 总量
328 -运行 vCenter Server 的系统上的线程数
329 -运行 vCenter Server 的系统上每秒页面出错次数
330 -vCenter 占用的物理内存
331 -运行 vCenter Server 的系统上非分页池字节占用的内存
332 -运行 vCenter Server 的系统上分页池字节占用的内存
333 -vCenter Server 以特权模式使用的 CPU
334 -vCenter Server 使用的句柄数
335 -vCenter Server 使用的线程数
336 -vCenter Server 使用的 CPU 总量
337 -vCenter Server 中的对象计数
338 -vCenter Server 中的对象计数
339 -vCenter Server 中的对象计数
340 -连接到 vCenter Server 的客户端会话的统计信息
341 -连接到 vCenter Server 的客户端会话的统计信息
342 -连接到 vCenter Server 的客户端会话的统计信息
343 -运行 vCenter Server 的系统上每秒系统调用次数
344 -与作为运行系统的 vCenter Server 相关的统计信息,如线程统计信息和堆统计信息
345 -与作为运行系统的 vCenter Server 相关的统计信息,如线程统计信息和堆统计信息
346 -与作为运行系统的 vCenter Server 相关的统计信息,如线程统计信息和堆统计信息
347 -vCenter Server 以用户模式使用的 CPU
348 -与 vCenter 服务相关的统计信息,如事件、警报和任务
349 -与 vCenter 服务相关的统计信息,如事件、警报和任务
350 -与 vCenter 服务相关的统计信息,如事件、警报和任务
351 -vCenter Server 使用的虚拟内存
352 -收集时间间隔内未完成的虚拟磁盘的读取请求的平均数
353 -收集时间间隔内未完成的虚拟磁盘的写入请求的平均数
354 -用于读取工作负载模型的存储 DRS 虚拟磁盘衡量指标
355 -用于写入工作负载模型的存储 DRS 虚拟磁盘衡量指标
356 -读取的存储 DRS 数据存储字节数
357 -写入的存储 DRS 数据存储字节数
358 -存储 DRS 数据存储读取 I/O 速度
359 -存储 DRS 数据存储写入 I/O 速度
360 -存储 DRS 数据存储未完成读取请求数
361 -存储 DRS 数据存储未完成写入请求数
362 -存储 DRS 数据存储标准化读取滞后时间
363 -存储 DRS 数据存储标准化写入滞后时间
364 -用于读取工作负载模型的存储 DRS 数据存储衡量指标
365 -用于写入工作负载模型的存储 DRS 数据存储衡量指标
366 -虚拟机可视的平均数据存储滞后时间
367 -CPU 等待换入所用时间
368 -在该时间间隔内的 CPU 利用率百分比(CPU 使用情况和 CPU 利用率可能由于电源管理技术和超线程而有所不同)
369 -在该时间间隔内的 CPU 利用率百分比(CPU 使用情况和 CPU 利用率可能由于电源管理技术和超线程而有所不同)
370 -在该时间间隔内的 CPU 利用率百分比(CPU 使用情况和 CPU 利用率可能由于电源管理技术和超线程而有所不同)
371 -在该时间间隔内的 CPU 利用率百分比(CPU 使用情况和 CPU 利用率可能由于电源管理技术和超线程而有所不同)
372 -该时间间隔内相应内核 (如果已启用超线程) 的 CPU 利用率百分比 (内核的任一或全部两个逻辑 CPU 得到利用,即表示内核得到利用)
373 -该时间间隔内相应内核 (如果已启用超线程) 的 CPU 利用率百分比 (内核的任一或全部两个逻辑 CPU 得到利用,即表示内核得到利用)
374 -该时间间隔内相应内核 (如果已启用超线程) 的 CPU 利用率百分比 (内核的任一或全部两个逻辑 CPU 得到利用,即表示内核得到利用)
375 -该时间间隔内相应内核 (如果已启用超线程) 的 CPU 利用率百分比 (内核的任一或全部两个逻辑 CPU 得到利用,即表示内核得到利用)
376 -虚拟机预留的和可用的总 CPU 容量
377 -虚拟机由于争取访问物理 CPU 而无法运行的时间百分比
378 -由 ESX 调度程序专门提供的 CPU 资源
379 -不存在 CPU 争用或 CPU 限制时虚拟机会使用的 CPU 资源量
380 -虚拟机已准备好运行但由于同步调度限制而无法运行的时间
381 -虚拟机已准备好运行但由于超出其 CPU 限制设置的最大值而未运行的时间
382 -虚拟机被中断以代表自身或其他虚拟机执行系统服务的时间
383 -已安排虚拟机运行的时间
384 -已从磁盘换入内存的内存量
385 -已从磁盘换入内存的内存量
386 -已从磁盘换入内存的内存量
387 -已从磁盘换入内存的内存量
388 -已换出到磁盘的内存量
389 -已换出到磁盘的内存量
390 -已换出到磁盘的内存量
391 -已换出到磁盘的内存量
392 -由 VMkernel 用于核心功能 (如设备驱动程序和其他内部用途) 的主机物理内存量
393 -由 VMkernel 用于核心功能 (如设备驱动程序和其他内部用途) 的主机物理内存量
394 -由 VMkernel 用于核心功能 (如设备驱动程序和其他内部用途) 的主机物理内存量
395 -由 VMkernel 用于核心功能 (如设备驱动程序和其他内部用途) 的主机物理内存量
396 -估算正由虚拟机写入的内存量
397 -为虚拟机的虚拟化开销而预留的主机物理内存 (KB)
398 -供主机中已打开电源的虚拟机和 vSphere 服务使用且对其可用的内存预留总量
399 -压缩的内存(KB)
400 -由于内存压缩而节省的内存(KB)
401 -虚拟机等待访问已交换的或已缩减的内存的时间百分比
402 -虚拟机可以使用的主机物理内存量,这由 ESX 调度程序确定
403 -可用主机物理内存的阈值,低于此阈值时,ESX/ESXi 将开始通过虚拟增长和交换从虚拟机回收内存
404 -用于缓存主机缓存中交换页面的空间
405 -内存从主机缓存换入活动内存的速率
406 -内存从活动内存换出到主机缓存的速率
407 -为虚拟机的虚拟化开销而预留且正在使用的开销主机物理内存 (KB)
408 -用于缓存主机缓存中交换页面的空间
409 -用于缓存主机缓存中交换页面的空间
410 -用于缓存主机缓存中交换页面的空间
411 -已从主机缓存换入的内存量
412 -已从主机缓存换入的内存量
413 -已从主机缓存换入的内存量
414 -已从主机缓存换入的内存量
415 -已换出到主机缓存的内存量
416 -已换出到主机缓存的内存量
417 -已换出到主机缓存的内存量
418 -已换出到主机缓存的内存量
419 -收集时间间隔内发出的 SCSI 命令数
420 -从物理设备读取所耗费的平均时间量 (以毫秒为单位)
421 -VMkernel 处理每条 SCSI 读取命令所耗费的平均时间量 (以毫秒为单位)
422 -收集时间间隔内,处理从客户机操作系统向虚拟机发出的 SCSI 读取命令所耗费的平均时间量
423 -收集时间间隔内,VMKernel 队列中每条 SCSI 读取命令所耗费的平均时间量
424 -写入物理设备所耗费的平均时间量(以毫秒为单位)
425 -VMkernel 处理每条 SCSI 写入命令所耗费的平均时间量 (以毫秒为单位)
426 -收集时间间隔内,处理由客户机操作系统向虚拟机发出的 SCSI 写入命令所耗费的平均时间量
427 -收集时间间隔内,VMkernel 队列中每条 SCSI 写入命令所耗费的平均时间量
428 -完成来自物理设备的 SCSI 命令所耗费的平均时间量(以毫秒为单位)
429 -VMkernel 处理每条 SCSI 命令所耗费的平均时间量 (以毫秒为单位)
430 -收集时间间隔内,VMkernel 队列中每条 SCSI 命令所消耗的平均时间量
431 -最大队列深度
432 -收集时间间隔内每秒钟平均发出的 SCSI 命令数
433 -丢弃的接收数据包数
434 -丢弃的传输数据包数
435 -每秒收到的平均数据量
436 -每秒传输的平均数据量
437 -在采样时间间隔期间收到的广播数据包数
438 -在采样时间间隔期间传输的广播数据包数
439 -在采样时间间隔期间收到的多播数据包数
440 -在采样时间间隔期间传输的多播数据包数
441 -在采样时间间隔期间收到的包含错误的数据包数
442 -在采样时间间隔期间传输的包含错误的数据包数
443 -在采样时间间隔期间收到的包含未知协议的帧数
444 -每个挂载点的磁盘空间使用量
445 -服务控制台和其他应用程序在该时间间隔内使用的 CPU 量
446 -服务控制台和其他应用程序在该时间间隔内使用的 CPU 量
447 -服务控制台和其他应用程序在该时间间隔内使用的 CPU 量
448 -服务控制台和其他应用程序在该时间间隔内使用的 CPU 量
449 -系统资源组涉及的内存
450 -系统资源组映射的内存
451 -由于系统资源组的共享而节省的内存
452 -由系统资源组换出的内存
453 -系统资源组消耗的内存开销
454 -由系统资源组共享的内存
455 -由系统资源组使用的置零内存
456 -系统资源组 1 分钟内 CPU 占用率平均值
457 -系统资源组 1 分钟内 CPU 使用率平均值
458 -系统资源组 1 分钟内 CPU 最大限值
459 -系统资源组 5 分钟内 CPU 占用率平均值
460 -系统资源组 5 分钟内 CPU 使用率平均值
461 -系统资源组 5 分钟内 CPU 最大限值
462 -系统资源组的 CPU 分配预留值 (MHz)
463 -系统资源组的 CPU 分配限值 (MHz)
464 -系统资源组的 CPU 分配份额
465 -系统资源组的内存分配预留值(KB)
466 -系统资源组的内存分配限值(KB)
467 -系统资源组的内存分配份额
468 -上一次引导操作系统后经过的总时间 (以秒为单位)
469 -由系统资源组消耗的内存
470 -1 分钟内 CPU 使用率平均值
471 -1 分钟内 CPU 使用率峰值
472 -1 分钟内 CPU 占用率平均值
473 -5 分钟内 CPU 使用率平均值
474 -5 分钟内 CPU 使用率峰值
475 -5 分钟内 CPU 占用率平均值
476 -15 分钟内 CPU 使用率平均值
477 -15 分钟内 CPU 使用率峰值
478 -15 分钟内 CPU 占用率平均值
479 -1 分钟内 CPU 占用率峰值
480 -1 分钟内超过限值后遭到拒绝的 CPU 资源量的平均值
481 -5 分钟内 CPU 占用率峰值
482 -5 分钟内超过限值后遭到拒绝的 CPU 资源量的平均值
483 -15 分钟内 CPU 占用率峰值
484 -15 分钟内超过限值后遭到拒绝的 CPU 资源量的平均值
485 -组 CPU 采样计数
486 -组 CPU 采样周期
487 -可供使用的已配置内存总量
488 -由主机上所有已打开电源的虚拟机交换的内存总和
489 -服务控制台 CPU 使用量
490 -收集时间间隔内在存储路径上每秒钟平均发出命令数
491 -收集时间间隔内在存储路径上每秒钟平均发出的读取命令数
492 -收集时间间隔内在存储路径上每秒钟平均发出的写入命令数
493 -在存储路径上读取数据的速度
494 -在存储路径上写入数据的速度
495 -在存储路径上发出的读取所花费的平均时间
496 -在存储路径上发出的写入所花费的平均时间
497 -平均读取请求大小 (以字节为单位)
498 -平均写入请求大小 (以字节为单位)
499 -相隔小于 64 LBN 的时间间隔内的定位数目
500 -相隔在 64 到 8192 LBN 之间的时间间隔内的定位数目
501 -相隔大于 8192 LBN 的时间间隔内的定位数目
502 -读取滞后时间 (以微秒为单位)
503 -写入滞后时间 (以微秒为单位)
504 -Storage I/O Control 数据存储队列深度最大值
505 -当前已复制的虚拟机数
506 -每秒收到的平均数据量
507 -每秒传输的平均数据量
508 -CPU 资源可用量与 CPU 需求的比率 (以百分比表示)
509 -每个虚拟机在该时间间隔内发出的检测信号数
510 -已由系统资源组使用的文件描述符数量
511 -虚拟磁盘的每秒虚拟闪存读取缓存 I/O 平均值
512 -虚拟磁盘的虚拟闪存读取缓存滞后时间平均值
513 -虚拟磁盘的虚拟闪存读取缓存吞吐量平均值
514 -受虚拟闪存控制的缓存数
515 -读取 IOPS
516 -读取吞吐量 (以 kbps 为单位)
517 -平均读取滞后时间 (以毫秒为单位)
518 -读取滞后时间上限 (以毫秒为单位)
519 -缓存命中率 (%)
520 -读取拥堵
521 -写入 IOPS
522 -writeThroughput
523 -平均写入滞后时间 (以毫秒为单位)
524 -写入滞后时间上限 (以毫秒为单位)
525 -写入拥堵
526 -恢复写入 IOPS
527 -恢复写入吞吐量 (以 kbps 为单位)
528 -平均恢复写入滞后时间 (以毫秒为单位)
529 -恢复写入滞后时间上限 (以毫秒为单位)
530 -恢复写入拥堵
1 -CPU 在该时间间隔内的使用情况(百分比)
2 -CPU 在该时间间隔内的使用情况(百分比)
3 -CPU 在该时间间隔内的使用情况(百分比)
4 -CPU 在该时间间隔内的使用情况(百分比)
5 -该时间间隔内的 CPU 使用情况 (以兆赫兹为单位)
6 -该时间间隔内的 CPU 使用情况 (以兆赫兹为单位)
7 -该时间间隔内的 CPU 使用情况 (以兆赫兹为单位)
8 -该时间间隔内的 CPU 使用情况 (以兆赫兹为单位)
9 -虚拟机预留的总 CPU 容量
10 -用于虚拟机中每个虚拟 CPU 上的系统进程的时间
11 -CPU 处于等待状况的总时间
12 -虚拟机已准备就绪,但无法调度以在物理 CPU 上运行所用的时间百分比
13 -CPU 处于闲置状况的总时间
14 -CPU 总体使用情况
15 -物理 CPU 内核的容量 (以 MHz 为单位)
16 -由 ESX 调度程序分配给虚拟机和资源池的 CPU 资源
17 -该时间间隔内的 CPU 使用情况 (以 MHz 为单位)
18 -如果不存在 CPU 争用或 CPU 限制,该主机上的虚拟机将使用的 CPU 资源量
19 -该主机上的虚拟机由于争取访问物理 CPU 而无法运行的时间百分比
20 -已置备到实体的物理内核数
21 -主机上运行的虚拟处理器数
22 -虚拟机已准备好运行但由于同步调度限制而无法运行的时间
23 -根据群集总容量和资源层次结构上的资源配置分配给虚拟机或资源池的 CPU 资源量
24 -群集中所有主机的 CPU 资源总量
25 -CPU 等待换入所用时间
26 -在该时间间隔内的 CPU 利用率百分比(CPU 使用情况和 CPU 利用率可能由于电源管理技术和超线程而有所不同)
27 -在该时间间隔内的 CPU 利用率百分比(CPU 使用情况和 CPU 利用率可能由于电源管理技术和超线程而有所不同)
28 -在该时间间隔内的 CPU 利用率百分比(CPU 使用情况和 CPU 利用率可能由于电源管理技术和超线程而有所不同)
29 -在该时间间隔内的 CPU 利用率百分比(CPU 使用情况和 CPU 利用率可能由于电源管理技术和超线程而有所不同)
30 -该时间间隔内相应内核 (如果已启用超线程) 的 CPU 利用率百分比 (内核的任一或全部两个逻辑 CPU 得到利用,即表示内核得到利用)
31 -该时间间隔内相应内核 (如果已启用超线程) 的 CPU 利用率百分比 (内核的任一或全部两个逻辑 CPU 得到利用,即表示内核得到利用)
32 -该时间间隔内相应内核 (如果已启用超线程) 的 CPU 利用率百分比 (内核的任一或全部两个逻辑 CPU 得到利用,即表示内核得到利用)
33 -该时间间隔内相应内核 (如果已启用超线程) 的 CPU 利用率百分比 (内核的任一或全部两个逻辑 CPU 得到利用,即表示内核得到利用)
34 -虚拟机预留的和可用的总 CPU 容量
35 -虚拟机由于争取访问物理 CPU 而无法运行的时间百分比
36 -由 ESX 调度程序专门提供的 CPU 资源
37 -不存在 CPU 争用或 CPU 限制时虚拟机会使用的 CPU 资源量
38 -虚拟机已准备好运行但由于同步调度限制而无法运行的时间
39 -虚拟机已准备好运行但由于超出其 CPU 限制设置的最大值而未运行的时间
40 -虚拟机被中断以代表自身或其他虚拟机执行系统服务的时间
41 -已安排虚拟机运行的时间
42 -CPU 资源可用量与 CPU 需求的比率 (以百分比表示)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