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co笔记(三)
3、OSI七层模型作用:1)物理层(比特流 bit)
负责传送比特,涉及到接口和传输媒体的机械、电气等特性。
串口COM1、COM2、 RJ45接口。
2)数据链路层(帧 frame)
负责传送帧。
二层交换机
3)网络层(包 packet)
负责路由、传送分组的包。
路由器
4)传输层(段 segment)
不同主机间用户进程之间数据传输,并进行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
5)会话层
负责建立、维护、终止会话连接,提供会话管理服务等。
6)表示层
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
7)应用层
给应用程序提供了接口,使应用程序接入到网络。
4、数据传输的原理(数据的封装与解封装过程)
发送数据:从高层向低层进行封装。
接收数据:从低层向高层进行解封装。
二、TCP/IP协议族的组成与数据传输过程
利用SnifferPro软件进行抓包
(开始抓包、结束抓包、报文分析)
1:分析IP协议(网络层协议)
Ping192.168.0.2–n1
源IP地址(Source IP Address)
目的IP地址(Destination IP Address)
TTL(Time to live):该字段用于表示IP数据包的生存时间。
一个IP数据包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将减去1,当TTL的值
为0时,该IP数据包将被丢弃。该字段的作用是防止
一个IP数据包在网络中无限循环地转发下去。
2、分析ICMP协议(网络层协议)
类型(Type)为8表示回送请求(Echo)
类型(Type)为0表示回送应答(Echo reply)
3、分析ARP协议(网络层协议)
目标硬件地址(Target hardware address):ARP请求中000000000000表示不知道目的MAC地址
类型(Ethertype):0x0806代表ARP
4、ARP***原理分析
(网络层协议有IP、ARP、ICMP)
三、TCP/IP协议族各层的协议
1、传输层协议(TCP、UDP)
TCP传输控制协议
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 传输效率低。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不可靠, 无连接服务, 传输效率高。
1)、TCP协议——三次握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