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大脸 发表于 2018-7-18 06:07:49

CCNA-3-Cisco静态路由

  路由协议用于路由器选择路径和管理路由表,它通过在路由器之间共享路由信息来支持可路由协议。路由信息在相邻路由器之间传递,确保所有路由器知道到其它路由器的路径。总之,路由协议创建了路由表,描述了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协议与路由器协同工作,执行路由选择和数据包转发功能。可以把路由协议视作一个应用程序,来计算得到路由器的路径:
  1、被路由协议(Routed protocol)工作在网络层,负责根据最佳路径来封装数据包(TCP/IP)
  2、路由协议(Routing Protocol)工作在传输层或应用层,负责学习获得最佳路径。
  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关键是路由表:
  路由表表明的是目标网络、如何转发(哪个物理端口发送),来到达下一个路由器或者不经过别的路由器而传送到直接相连的网络中的目的主机。
  路由:
  要实现路由器必须需要知道:目的地址、源地址、所有可能路径、最佳路由路径、管理路由信息(即存放非最佳路由路径)
  管理距离(Administrative Distance):
  管理距离主要表现不同路由协议之间的可信度。用于存在多条可到达的路径情况时选择其中最优路由的路径。
  ·可信度的范围是0-255.它表示一条路由选择信息原的可信性值。该值越小,可信度越高。0为最信任,255为最不信任。
  ·思科常用的管理距离值:直接相连 0;静态路由 1;EIGRP 90;IGRP 100;OSPF 110;RIP 120
  路由主要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动态路由中又分出多种协议。
  静态路由为手动添加的路由信息,不会变动
  ·优点:
  1、对路由器CPU没有管理性开销
  2、在路由器间没有带宽占用
  3、增加安全性(相对动态路由要稳定)
  ·缺点:
  1、必须真正了解网络
  2、对于新添网络配置繁琐
  3、对于大型网络工作量巨大
  ·应用场合:小型到中型网络且没有或只有较小的扩充计划
  ·静态路由配置:
  Router(config)#ip route 目标网络 子网掩码 下一个路由器地址(即网关,离本子网最近路由器的接口地址)
  配置静态路由时必须配置一条相反的路径,保证有来有回。
  删除路由指令:no ip route XXX。。 (华为都是undo)
  ·实例:
  Router>en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hostname R1
  R1(config)#interface s0/0/0
  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输入地址
  R1(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配置时钟速率(只有在用PACKET TRACERT 模拟器时才需要配置)
  R1(config-if)#no sh                         开启端口
  R1(config)#ip route 2.2.2.0 255.255.255.0 192.168.1.2配置静态路由

  ·使用缺省路由需要添加ip>
  有类选择(no ip>  在没有此类路由的情况下丢包(比如1.2.3.4,但只有1.1.1.1),
  但是如果完全没有此类也会选择缺省路由(比如有4.4.4.4)。
  无类选择:在没有此类路由的情况下会选择缺省路由进行传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CCNA-3-Cisco静态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