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ibaishi 发表于 2018-8-26 13:25:33

Linux学习笔记:bash颜色显示及shell脚本相关

  bash的颜色显示规则:
  ASCII编码对于颜色进行设置:
  \033 :ctrl键
  [:控制字符和颜色代码之间的间隔字符
  0m:关闭颜色属性的命令;
  1m:对于显示文本字符加粗
  4m:为文本字符加下划线标识
  5m:使文本字符闪烁
  7m:将文本字符的背景色和前景色交换显示;
  8m:将文本字符的背景色和前景色设置为相同颜色。
  30m-39m:设置文本字符的前景色;38m和39m暂时没用
  40m-49m:设置文本字符的背景色;48m和49m暂时没用
  一个完整的程序,一般包含四类文件:
  二进制文件(可执行文件)、头和库文件、帮助文件、配置文件;
  bash——CLI(命令行接口)的一种
  bash同样属于完整的应用程序,也有这四类文件:
  bash的配置文件:
  三类:
  profile类:
  为交互式登录的shell进程实现功能初始化的配置文件;
  bashrc类
  为非交互式登录的shell进程实现功能启动配置的配置文件;
  logout类
  为交互式登录的shell进程提供终止及清理类功能的配置文件;
  shell的类型;
  交互式登陆的shell:
  1.直接通过某个终端输入账号和密码后登陆打开的shell进程;
  2.使用su - USERNAME或su -l USERNAME执行切换登陆打开shell进程;
  非交互式登陆的shell:
  1.在图形界面下,通过菜单或右键菜单打开的终端的SHELL进程;;
  2.使用su USERNAME执行切换登陆打开的shell进程
  bash的配置文件:
  profile类:
  全局:对所有用户都生效的配置文件;
  /etc/profile
  /etc/profile.d/*.sh
  注意:在RHEL或Centos系列的操作系统中,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配置文件的内容很多,格式复杂
  用户个人的配置文件:仅仅只是针对用户有效的配置文件;
  ~/.bash_profile
  profile类配置的文件的作用:
  1.用于定义用户的环境变量;
  2.用于运行脚本或执行命令;
  bashrc类:
  全局:
  /etc/bashrc
  用户个人:
  ~/.bashrc
  bashrc类配置的文件的作用:
  1.用于定义本地变量;
  2.用于定义命令的别名;
  3.定义umask;
  注意:只有超级用户root可以修改全局类的配置文件;普通用户只能修改其家目录中的个人配置文件;
  交互式登录的shell进程,会按照顺序加载下列配置文件;
  /etc/profile --> /etc/profile.d/*.sh --> ~/.bash_profile --> ~/.bashrc --> /etc/bashrc
  非交互式登陆的shell进程,会按照顺序加载下列配置文件;
  ~/.bashrc --> /etc/bashrc --> /etc/profile.d/*.sh
  所有在命令行中执行的命令的操作,只要没涉及到文件的修改的,一般都只是针对当前的shell生命周期有效;只要shell进程结束,所有的设置均失效;
  配置文件的作用: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配置信息可以长期有效,只要不修改配置文件中的内容,每一次打开shell都会使曾经的配置生效;
  让配置文件中新定义的配置能够立即生效的方法:
  1.source命令:
  source /PATH/TO/SOME_CONF_FILES
  . /PATH/TO/SOME_CONF_FILES
  2.exec命令:
  exec /PATH/TO/SOME_CONF_FILES
  bash中变量中存放的字符串处理方式:
  弱变量:
  1.无需事先定义即可使用。
  2.没有变量数据类型的硬性要求,默认是字符串;
  1.字符串切片:
  ${#VAR}:返回字符串类型的变量VAR的长度;
  ${VAR:offset}:返回字符串变量VAR中第offset个字符后面的内容,不包括第offset个字符;offset的取值范围为:0~$[${#VAR}-1]
  ${VAR:offset:number}:返回字符串变量VAR中从第offset个字符后开始,长度为number的字符部分;
  ${VAR: -length}:取字符串最右侧的length个字符;
  2.基于模式取字串:
  ${VAR#*PATTERN}:自左而又,查找VAR变量所存储的字符串中,第一次被PATTERN匹配的字符,删除从字符串开始到PATTERN匹配的字符之间的所有字符。
  ${VAR##*PATTERN}:自左而又,查找VAR变量所存储的字符串中,所有被PATTERN匹配的字符,删除从字符串开始到最后一个PATTERN匹配的字符之间的所有字符。
  ${VAR%PATTERN*}:自右向左,查找VAR变量所存储的字符串中,第一次被PATTERN匹配的字符,删除从字符串结尾到PATTERN匹配的字符之间的所有字符。
  ${VAR%%PATTERN*}:自右向左,查找VAR变量所存储的字符串中,所有被PATTERN匹配的字符,删除从字符串结尾到最后一个PATTERN匹配的字符之间的所有字符。
  3.查找替换:
  ${VAR/PATTERN/SUBSTRING}:在VAR变量中查找匹配PATTERN的内容,将其第一个匹配到的结果更换为SUBSTRING.
  ${VAR//PATTERN/SUBSTRING}:在VAR变量中查找匹配PATTERN的内容,将其所有的匹配到的结果更换为SUBSTRING.
  ${VAR/#PATTERN/SUBSTRING}:在VAR变量中查找行首匹配PATTERN的内容,将匹配的结果更换为SUBSTRING。
  ${VAR/%PATTERN/SUBSTRING}:在VAR变量中查找行尾匹配PATTERN的内容,将匹配的结果更换为SUBSTRING。
  4.查找删除:
  ${VAR/PATTERN}:在VAR变量中查找匹配PATTERN内容,将第一个结果删除。
  ${VAR//PATTERN}:在VAR变量中查找匹配PATTERN内容,将第一个结果删除。
  ${VAR/#PATTERN}:在VAR变量中查找匹配PATTERN内容,将行首匹配到的结果删除。
  ${VAR/%PATTERN}:在VAR变量中查找匹配PATTERN内容,将行尾匹配到的结果删除。
  5.大小写转换:
  ${VAR^^}:小写变大写
  ${VAR,,}:大写变小写
  6.变量赋值:
  ${VAR:-value}:如果变量VAR为空或未被设定,那么直接返回value的值,否则返回变量VAR的值。
  ${VAR:+value}:如果变量VAR不为空,那么返回value的值
  ${VAR:=value}:如果变量VAR为空或未被设定,那么直接返回value的值,并且将value的值赋给变量VAR,否则返回变量VAR的值
  7.变量的间接引用:
  如果第一个变量的值恰好是第二个变量的变量名,从第一个变量引用第二个变量的值的方法,就称为间接变量引用。
  VAR1=VAR2
  VAR2=value
  bash提供了两种格式的间接变量引用方法:
  eval MYVAR=\$$VAR1 ==> \$VAR2
  MYVAR=$(!VAR1)
  数组
  变量:内存的存储空间;
  变量的特点:每个变量中只能存放一个数据,变量只能进行一次性的赋值。
  存放本班每个人的名字于变量:
  1.一次性赋值:
  NAME="name1 name2 name3....."
  2.使用多个变量,分别赋值:
  NAME1=XXX
  NAME2=OOO
  3.数组变量:
  数组:存放一个或多个元素的连续的内存空间,相当于多个变量的集合。
  数组元素:数组中任何一个存放数据的存储单元;
  数组的索引:
  1.数字:索引数组(Index ARRAY)
  0,1,2......
  2.名称(字符串):关联数组
  bash4.0以上的版本才支持;
  稠密数组和稀疏数组:
  稠密数组:索引编号必须连续
  稀疏数组:索引编号可以不连续,bash数组属于此类;
  声明数组:
  1.declare命令:
  declare -i NAME:将NAME声明为整型变量;
  declare -x NAME:将NAME声明为环境变量;
  declare -a NAME:将NAME声明为索引数组;(如果支持)
  declare -A NAME:将NAME声明为关联数组;(如果支持)
  2.直接声明数组:
  直接为数组赋值:
  ARRAY_NAME=("valuel" "value2" "value3"....)声明稠密数组;
  ARRAY_NAME=(="valuel" ="value2" ="value3"....)声明稀疏数组;
  3.定义数组的元素而创建数组:
  ARRAY_NAME=value1
  ARRAY_NAME=value2
  ARRAY_NAME=value3
  ......
  引用数组中元素:
  引用变量的方法:${NAME}
  引用数组元素的方法:${ARRAY_NAME}
  注意:如果不给出INDEX,则表示引用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即INDEX=0的元素;
  引用整个数组的所有元素:${ARRAY_NAME
[*]}或者${ARRAY_NAME[@]}
  引用数组的索引:${!ARRAY_NAME
[*]}或者${!ARRAY_NAME[@]}
  查看数组的长度(数组中有效元素的个数)
  ${#ARRAY_NAME
[*]}或者${#ARRAY_NAME[@]}
  数组切片:
  ${ARRAY_NAME:offset}:显示包括offset数字所表示的索引位置及以后的所有元素。
  ${ARRAY_NAME:offset:number}:显示包括offset数字所表示的索引位置及以后的number个元素;
  向数组中追加元素:
  1.稠密数组:
  ARRAY_NAME[${#ARRAY_NAME
[*]}]=valueN
  2.稀疏数组:
  ARRAY_NAME=valueN
  注意:INDEX必须为未被使用的数组元素索引编号;
  撤销数组:
  unset ARRAY_NAME
  删除数组中的元素:
  unset ARRAY_NAME
  RANDOM变量:0-32767
  熵池
  /dev/random
  /dev/urandom
  bash脚本编程:
  shell脚本编程的特点:
  过程式编程语言
  脚本类语言
  解释型语言
  过程式编程语言:
  顺序执行结构
  以从左到右,从上而下顺序执行所有语句(命令);
  shell脚本的主体结构
  选择执行结钩
  依照给定条件的逻辑判断结果,进而选择某个分支中的语句来执行;
  if:分支选择标准;逻辑判断的结果;
  case:分支选择标准,根据可选的取值
  循环执行结构
  对于某特定操作特定语句,重复执行0次,1次或多次;
  for:遍历指定的列表;
  while:根据逻辑判断的结果
  until:根据逻辑判断的结果
  select:永远的死循环,利用循环机制提供选择列表;
  选择执行结构:
  if语句:
  if: if 命令; then 命令; [ elif 命令; then 命令; ]... [ else 命令; ] fi
  根据条件执行命令。
  if语句单分支结构:如果条件为真,则执行then后面的语句,否则,不做任何操作。
  if CONDITION
  then STATEMENT
  fi
  if CONDITION ;then
  STATEMENT1
  STATEMENT2
  ...
  fi
  注意:想要执行then后面的语句,前提条件是CONDITION部分为真;
  if语句的双分支结构:如果条件为真,就执行then后面的命令,否则就执行else后面的命令;
  if CONDITION;then
  STATEMENT
  ...
  else
  STATEMENT
  fi
  if语句的多分支结构:首先判断CONDITION1是否为真,如果为真,就执行第一个then后面的语句,否则判断第二个CONDITION2是否为真,如果为真,就判断第二个then后面的语句。。。。。如果所有CONDITION都为假,就执行else后面的语句。
  if CONDITION1 ; then
  STATEMENT
  ...
  elif CONDITION2 ; then
  STATEMENT
  ...
  elif CONDITION3 ; then
  STATEMENT
  ...
  ...
  else
  STATEMENT
  ...
  fi
  建议:if多分支结构,能不用就不用。
  bash脚本编程之用户交互:
  位置参数变量:$1,$2,$3...
  特殊变量:
  $#:所有位置参数的总和;
  $*:给出的所有位置参数的列表;当使用双引号引用时,整个参数列表被当做一个字符串;;
  $@:给出的所有位置参数的列表,当使用双引号引用时,每个参数作为单独的字符串存在。
  $0:所执行的脚本文件自身的路径
  read命令:
  read[-a 数组] [-d 分隔符] [-i 缓冲区文字] [-n 读取字符数]   [-p 提示符] [-t 超时] [名称 ...]
  名称一般为变量名或数组名,如果不写名称,则系统会将read读到的信息保存在REPLY变量中;
  shift
  移位位置参数。
  绘制流程图
  if语句多分支结构:
  if CONDITION1 ;then
  STATEMENT
  ...
  elif CONDITION2 ;then
  STATEMENT
  ...
  elif CONDITION3 ;then
  STATEMENT
  ...
  ...
  else
  STATEMENT
  ...
  fi
  循环执行结构:
  将一段代码重复执行0次、1次、或多次;
  一个好的循环结构必须要包括两个最重要的环节;
  进入循环的条件:
  开始循环时所满足的条件;
  退出循环的条件:
  循环结束所满足的条件;
  bash脚本:
  for
  while
  until
  select
  for循环:
  1.遍历列表
  for: for 变量名 in 列表 ; do
  循环体
  done
  变量名:任意指定的变量名称,变量的值是从列表中取值并赋值的;
  循环体:一般来说是能够用变量名的命令或命令的组合,如果循环体中没有包括变量名,则可能出现死循环
  列表的生成方式:
  1)直接给出
  2)纯整数列表
  seq:输出一个整数列表
  seq ] LAST
  3)花括号展开
  {FIRST .. LAST}
  4) 命令的执行结果的返回值
  5) GLOBBING
  6) 某些变量的引用:$@, $*
  for循环的特点:
  1.几乎不会出现死循环;
  2.在执行循环的过程中需要将整个list载入内存,因此对于大列表来说可能会过多的消耗内存和CPU资源
  2.控制变量
  for (( 表达式1; 表达式2; 表达式3 )); do 命令; done
  for (( 表达式1; 表达式2; 表达式3 )) ; do
  循环体
  done
  表达式1:为变量赋初始值;
  表达式2:循环的退出条件;
  表达式3:变量值的变化规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Linux学习笔记:bash颜色显示及shell脚本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