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babamama 发表于 2018-11-9 08:19:07

Nginx优化完整篇

1、fastcgi_cache_path /usr/local/nginx/fastcgi_cache levels=1:2 keys_zone=TEST:10m inactive=5m;//这个指令为FastCGI缓存指定一个路径,目录结构等级,关键字区域存储时间和非活动删除时间  2、fastcgi_connect_timeout 300;//指定连接到后端FastCGI的超时时间。
  3、fastcgi_send_timeout 300;//向FastCGI传送请求的超时时间,这个值是指已经完成两次握手后向FastCGI传送请求的超时时间。
  4、fastcgi_read_timeout 300;//接收FastCGI应答的超时时间,这个值是指已经完成两次握手后接收FastCGI应答的超时时间。
  5、fastcgi_buffer_size 16k;//指定读取FastCGI应答第一部分 需要用多大的缓冲区,这里可以设置为fastcgi_buffers指令指定的缓冲区大小,上面的指令指定它将使用1个 16k的缓冲区去读取应答的第一部分,即应答头,其实这个应答头一般情况下都很小(不会超过1k),但是你如果在fastcgi_buffers指令中指 定了缓冲区的大小,那么它也会分配一个fastcgi_buffers指定的缓冲区大小去缓存。
  6、fastcgi_buffers 16 16k;//指定本地需要用多少和多大的缓冲区来 缓冲FastCGI的应答,如上所示,如果一个php脚本所产生的页面大小为256k,则会为其分配16个16k的缓冲区来缓存,如果大于256k,增大 于256k的部分会缓存到fastcgi_temp指定的路径中, 当然这对服务器负载来说是不明智的方案,因为内存中处理数据速度要快于硬盘,通常这个值 的设置应该选择一个你的站点中的php脚本所产生的页面大小的中间值,比如你的站点大部分脚本所产生的页面大小为 256k就可以把这个值设置为16 16k,或者4 64k 或者64 4k,但很显然,后两种并不是好的设置方法,因为如果产生的页面只有32k,如果用4 64k它会分配1个64k的缓冲区去缓存,而如果使用64 4k它会分配8个4k的缓冲区去缓存,而如果使用16 16k则它会分配2个16k去缓存页面,这样看起来似乎更加合理。
  7、fastcgi_busy_buffers_size 32k;//默认值是fastcgi_buffers的两倍。
  8、fastcgi_temp_file_write_size 32k;//在写入fastcgi_temp_path时将用多大的数据块,默认值是fastcgi_buffers的两倍。
  9、fastcgi_cache TEST; //开启FastCGI缓存并且为其制定一个名称。个人感觉开启缓存非常有用,可以有效降低CPU负载,并且防止502错误。但是这个缓存会引起很多问题,因为它缓存的是动态页面。具体使用还需根据自己的需求。
  10、fastcgi_cache_valid 200 302 1h;
  fastcgi_cache_valid 301 1d;
  fastcgi_cache_valid any 1m;//为指定的应答代码指定缓存时间,如上例中将200,302应答缓存一小时,301应答缓存1天,其他为1分钟。
  11、fastcgi_cache_min_uses 1;//缓存在fastcgi_cache_path指令inactive参数值时间内的最少使用次数,如上例,如果在5分钟内某文件1次也没有被使用,那么这个文件将被移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Nginx优化完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