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 发表于 2018-11-10 14:16:55

Nginx日志自动切割及删除

  Nginx默认没有日志自动切割功能。而如果不对日志文件进行处理,日志文件将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我们需要写一个Nginx日志切割脚本来自动切割日志文件。
  第一步: 重命名日志文件。
  不用担心重命名后Nginx找不到日志文件而丢失日志。在你未重新打开原名字的日志文件前,nginx还是会向你重命名的文件写日志,linux是靠文件描述符而不是文件名定位文件。
  第二步:向Nginx主进程发送USR1信号。
  Nginx主进程接到信号后会从配置文件中读取日志文件名称,重新打开日志文件(以配置文件中的日志名称命名),并以工作进程的用户作为日志文件的所有者。
  重新打开日志文件后,Nginx主进程会关闭重名的日志文件并通知工作进程使用新打开的日志文件。
  工作进程立刻打开新的日志文件并关闭重名名的日志文件。然后你就可以处理旧的日志文件了。
  nginx日志按日期自动切割脚本如下:
#nginx日志切割脚本  
#author: http://www.xlogin.cn
  
#!/bin/bash
  
#设置日志文件存放目录
  
logs_path="/usr/local/nginx/logs/"
  
#设置pid文件
  
pid_path="/usr/local/nginx/nginx.pid"
  
#重命名日志文件
  
mv ${logs_path}access.log ${logs_path}access_$(date -d "yesterday" +"%Y%m%d").log
  
#向nginx主进程发信号重新打开日志
  
kill -USR1 `cat ${pid_path}`
  保存以上脚本到/usr/local/nginx,命名为nginx_log.sh
  crontab 设置作业:
0 0 * * * bash /usr/local/nginx/nginx_log.sh  这样就每天的0点0分把nginx日志重命名为日期格式,并重新生成今天的新日志文件。
  但是时间长了之后,Nginx的日志文件累积的太多,最后就会充满了整个磁盘空间,所以必须做一个可以定期自动删除的脚本。
#!/bin/bashfind /usr/local/nginx/logs/ -mtime +15 -type f -name *.log | xargs rm -f  上述脚本是将/usr/local/nginx/logs目录下面的15天之前的日志文件删除,也可以参考上面的脚本删除其他程序(如PHP、Tomcat)的日志文件。
  不过使用上述脚本前必须首先将Nginx的日志文件按照最开始的说的方法进行自动分割,否则会删除正在写入的日志文件了。
  最后将脚本保存并使用chmod +x 命令指定可执行权限,加入任务列表中(每天凌晨一点执行)。
# crontab -l  
00 01 * * * /bin/bash /root/shell/autodellogs.sh
  
# service crond restart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Nginx日志自动切割及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