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814|回复: 0

[经验分享] ORACLE ERP 的前世今生(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4 09: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1993年之前:漠不关心的旁观者
讲到ERP的历史就不能不讲到SAP,因为在上个世纪末的最后十年,业界几乎公认SAP是ERP软件的鼻祖,SAP的R/3几乎就是ERP的代名词。而讲到SAP的历史(也正如讲到Microsoft、Oracle 的历史),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所共知的名字“IBM”。IBM与当今世界最大的三家“独立软件供应商ISV”(第一Microsoft、第二Oracle、第三SAP)的关系可说是“源远流长”。不仅如此,今天的所谓“独立软件供应商ISV”之所以能有立足之地并发展壮大,也与40年前IBM的一纸声明大有关系。

四十多年前的上世纪六十年代,是IBM大型计算机所主导的时代,当时所谓的应用软件巿场,例如企业用的财务管理软件,才刚在起歩阶段。虽然IBM销售出大型计算机时会“附赠”这种软件,但通常研发应用软件还主要是客户自己的工作。IBM起初并没有向计算机买主另外收取软件费用,附赠软件纯粹是为了促销整个计算机系统。IBM此举使得那些希望靠为企业的大型计算机编写软件生存的小公司处境艰难,于是几家小公司联合起来准备向美国司法部提起“反托拉斯”诉讼。面对来自美国司法部的压力以及内部软件开发成本的不断增加,IBM于1969年6月23日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性的声明:将停止发送免费随机软件,硬件和软件开始分别定价。这一天或许可称为“世界软件业的诞辰日”,从此,一个个未来的软件巨人将得以出生、壮大,并开始主导我们这个世界。

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1972年5位从IBM西德分公司辞职的德国人开始了创业之旅,他们成立了一家名为SAP的公司(全称为“Systems,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公司的远景目标是:开发用于实时业务处理的标准应用软件。1973年,SAP推出第一个标准软件产品:财务会计软件RF,它是公司继续幵发其它软件组件的基础,该软件后来成为著名的R/1系统。“R”代表实时处理(Real time),主要针对当时大型机非交互式程序运行方式而言。前两年,有国内ERP厂商玩起“实时企业”的概念,不知道其“灵感”的来源是否正出于此!

1981年,已有80多位员工、100多家客户的SAP推出其第二代标准产品: R/2系统。此后经SAP对R/2系统的多年发展与完善,截至1986年,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从企业的核心业务应用角度来衡量,R/2也已经是一个相当完整的“企业级”应用系统,它包括了RF (财务管理系统)、RK(管理会计系统)、RK-P(生产计划系统)、RM(工厂维护管理系统)、RM-Mat(物料管理系统)、RM-PPS(生产管理系统)、RM-QSS(品质管理系统〉、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RV(销售、配货、出货管理系统)。R/2系统在鼎盛时期的客户约为2200家。1988年,SAP的股票开始在德国上市。直至1992年SAP推出划时代的第三代产品“R/3系统”之前,SAP的年收入已达8.3亿马克(按当时的汇率约为3.5亿美金)。

上世纪70-80年代,是企业应用产品(即今天泛称的ERP)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有不少公司在上世纪末的90年代,均在中国国内留下过身影,其中有些产品目前在国内还有一定市场、发展得不错,有些迄今虽以寂寞无闻,但可能还在某些企业里工作。它们是:

Sage(赛捷),一家成立于1979年的美国公司,目前自称是仅次于SAP、ORACLE的世界第三大ERP供应商,2008年的营收达21亿美金。(另一家成立于2002年的名为Infor ,属于私人基金性质的投资公司,在过去几年网罗收购了一班ERP的“昨日黄花”后,年营收也高达23亿美金,也自称自己是世界第三大ERP供应商)。

Peoplesoft(仁科),1987年成立的一家美国公司,曾被誉为世界第二大ERP供应商,年营收最高曾达28亿美金。2004年底以103亿美金的身价“下嫁”ORACLE。

J.D.Edwards(爱德华兹),1977年成立的一家美国公司,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被公认为是应用软件的领头羊,年营收曾高达10亿美金,2003年以15亿美金身价被Peoplesoft 收购,次年底随Peoplesoft一起被oracle 纳入囊中。

Baan(博安),1978年成立的一家荷兰公司,年营收曾达6亿美金,在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任人买卖、几经转手,于2008年随SSA被私人基金投资公司Infor收购,成为其一个产品品牌。

SSA全球科技,1981年成立的一家美国公司,年营收曾达3亿美金,2003年曾收购BaaN,2008年被私人基金投资公司Infor收购,成为其一个产品品牌。

Fourshift(四班或思博),1985年成立的一家美国公司,年营收最高也未曾超过1亿美金。该ERP产品国人对之有些特殊感情,因为其全球2000多家制造业客户中,有近20%的400多家客户是中国企业。可惜其在2001年遇人不淑,以4000万美金收购其的新东家,一家英国公司AremisSoft的老板竟然是个骗子,涉嫌财务造假欺诈。Fourshift(四班)随后改名Softbrands(思博)独立运营,历经艰难,最终于2009年5月以每股不足1美金的低价,贱卖给了私人基金投资公司Infor收购,成为其一个产品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一家名为“用友”的中国本土企业应用软件公司成立,与大多数国外应用软件公司相似,都是从财务软件开始做起。2001年用友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8亿元人民币。用友上市当日,受到了国内股民的热烈追捧,每股价突破100元。截至2008年,用友年营收约2.5亿美金。

那么,在整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当SAP在应用软件市场如鱼得水,其它诸多公司亦风生水起的时候,ORACLE在干什么呢?这家于1977年创建的软件公司,于1986年在NASDAQ上市,1987年营收已达1亿美金,当然,主要是数据库产品的收入,因为oracle于1987年才正式建立起一个仅7个人的应用软件开发部门。可笑的是,这个应用软件部门最初的任务,一半是为自己的财务部门开发应用软件,一半是在销售数据库产品时,应客户的要求顺便将自家使用的财务软件拿出来卖。

数据库是ORACLE的业务基础,是它存在的最初理由,而ORACLE应用软件业务则几乎是在偶然间发展起来的。ORACLE最初应用软件(财务会计软件)的业务开展,与当时的两位公司高管有关,一个是ORACLE欧洲地区负责人杰夫·斯夸尔,一个是公司的首席财务官(CFO)杰夫·沃克。上世纪80年代中期,ORACLE公司的管理运作还处在一个极其松散的状态,出于工作需要以及个人兴趣,远在英国的杰夫·斯夸尔决定搞一个财务会计软件。他不仅在自己的公司内部使用这种软件,而且还将它销售给国际客户。与此同时,在美国总部的ORACLE老板拉里·埃里森也找来了曾自己建立过财务软件公司的杰夫·沃克,来负责ORACLE的应用软件开发,但很快埃里森又任命杰夫· 沃克兼任公司的首席财务官,理由仅仅是“搞财务软件开发必然也懂财务管理”。埃里森这一奇怪、轻率的任命,为几年之后(1990年)的公司销售财务管理失控、公司濒临崩溃埋下了隐患。埃里森后来不得不承认“任命杰夫·沃克为CFO是一个错误,不幸的是,我当时不明白”。

按照今天ORACLE官方资料的说法:ORACLE于1987年收购了一个名为“TCI”的项目(project)管理软件公司,当年首先发布了基于UNIX的总账GL模块与采购PO模块,并在以后从无到有开发了其它所有应用软件。1988年,ORACLE开发出固定资产FA模块与应付帐款AP模块。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ORACLE官方说的那样“轻描淡写”。在斯夸尔与沃克这两个“杰夫”的分别努力下,ORACLE有了两套不同的开发工具和两套不同的会计软件:一套在美国,一套在海外。两个开发团队之间的关系非常糟糕,在至少两年时间里,双方各干各的、相互争斗,以决出谁的财务会计系统能够胜出。埃里森最后介入,让他们都重写产品,以达到公司要求。最终埃里森于1989年选中了杰夫·沃克的产品,而另一个“杰夫”的产品则被束之高阁,后来卖给了第三方。

1989年,ORACLE首次发布制造应用,库存管理(INV)是其第一个模块。注意:INV模块以后将在ORACLE ERP产品的应用架构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ORALCE早期的产品规划设计人员或许是于“无意识”当中,为应用产品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石。如同在“幼苗”阶段,物种“基因”将决定未来能否长成“参天大树”一样,ERP 产品在早期规划设计阶段有关业务流程的设计理念与模式选择,对于产品未来发展前景将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须知“小草”是怎么浇水也长不大的。

1990年,ORACLE发布应用产品R7、R8,主要还是C/S架构的财务会计软件,与SAP对“R”的“实时”定义不同,这里的“R”仅是“Release(版本)”的意思,ORACLE应用产品后来一直沿用了这一叫法。

在1990-1991年期间,由于公司对销售财务管理的混乱,作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反复被修改,收入数字一再被调减,亏损数字一再被扩大。ORACLE陷入了一场空前的灾难,股价暴跌,股民提起诉讼,埃里森被要求下台。作为“替罪羊”,曾经搞过财务会计软件的杰夫·斯夸尔,一直负责应用软件开发兼CFO的杰夫·沃克,先后都被埃里森逐出公司。

不过,1992年中进入公司并承担起挽救公司角色的前ORACLE公司总裁雷·莱恩,对于已经离开公司的杰夫·沃克在应用软件开发方面的表现,则有相当高的评价:“沃克才华横溢,他将一些非常具有创意的东西注入了应用软件当中”。 雷·莱恩的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ORACLE 产品中独特的“弹性域”技术,弹性域与其说是一种技术,不如说是一种“方法论”,它最早使用在财务领域的会计科目中,随后逐步发展,成为今日应用产品最重要的基础元素之一。

1992年,ORACLE发布应用产品R9,这是一个包含财务会计、生产制造、人力资源的应用软件包。这一年ORACLE已经基本摆脱危机困境,年营收达到12亿美金,当然,数据库仍是主要收入来源。其时,在应用软件方面,ORACLE大约已经拥有了1500个客户,但主要是一些中小型的美国公司,它们使用ORACLE的应用软件包来管理自身财务、人力资源以及生产制造方面的一些业务。

尽管埃里森较早就意识到了ORACLE应当进入应用软件业务,但事实上当时及其后很多年,他对应用软件业务一直兴趣不大,他认为相对于数据库、开发工具,应用软件太过平庸,只是管理账目、工资单之类的无聊东西。埃里森后来曾坦言:“我从未关注过应用软件领域的事情,可以说我是个对此漠不关心的旁观者”。有这样一位主要对技术感兴趣,对于属于管理范畴的应用软件甚至有些不屑一顾的CEO,或许已经预示着ORACLE应用软件产品今后的发展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将命运多蹇、充满坎坷。



运维网声明 1、欢迎大家加入本站运维交流群:群②:261659950 群⑤:202807635 群⑦870801961 群⑧679858003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运维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归原作者享有,请您和我们一样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果您对作品感到满意,请购买正版
4、禁止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具有反动、淫秽、色情、暴力、凶杀等内容的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若您因此触犯法律,一切后果自负,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5、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正当性、安全性、合法性等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所有作品仅供您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不得用于商业或者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均由您自己承担,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7、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8、联系人Email:admin@iyunv.com 网址:www.yunweiku.com

所有资源均系网友上传或者通过网络收集,我们仅提供一个展示、介绍、观摩学习的平台,我们不对其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联系人Email:kefu@iyunv.com,QQ:1061981298 本贴地址:https://www.iyunv.com/thread-600490-1-1.html 上篇帖子: oracle 手工建立 数据库的方法 下篇帖子: php连接oracle测试和pdo连接mysql测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X

扫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

扫描二维码加入运维网微信交流群,最新一手资源尽在官方微信交流群!快快加入我们吧...

扫描微信二维码查看详情

客服E-mail:kefu@iyunv.com 客服QQ:1061981298


QQ群⑦:运维网交流群⑦ QQ群⑧:运维网交流群⑧ k8s群:运维网kubernetes交流群


提醒:禁止发布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与图片等内容;本站内容均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等信息,非本站认同之观点.


本站大部分资源是网友从网上搜集分享而来,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核实删除!



合作伙伴: 青云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